長者植牙修復較複雜?剖析長者植牙的風險因素!
植牙作為一種先進的牙齒修復技術,逐漸在長者中獲得廣泛認識。然而,由於其治療過程的複雜性,長者在選擇植牙時應考慮多個因素,以確保做出明智的決策。首先,全身健康狀況是重要考量,因為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可能影響手術的風險和恢復能力。其次,口腔健康狀況也非常關鍵,包括牙周病的存在與否,這會直接影響植牙的成功率。
植牙主要針對長者缺牙和牙齒損壞的情況,無論是單顆或多顆缺失,都能提供有效的修復方案,從而幫助長者恢復正常飲食,增強咀嚼能力,並重建口腔功能。
在進行植牙前,牙醫需詳細了解病人的過敏史、慢性病史以及藥物使用狀況。因為某些藥物可能會影響手術的安全性和恢復過程,如抗凝血藥。此外,植牙需要一定的骨質密度來維持其穩定性,如有骨質疏鬆或曾接受電療的患者可能不適合進行植牙。因此在手術前,牙醫會為長者進行全面的口腔檢查,並利用「錐狀束電腦斷層掃描」(CBCT)及X光檢查評估顎骨的健康狀況及植牙的可行性。如患有牙周病或蛀牙的患者需完成牙齦和牙齒的治療後再評估是否適合進行植牙。
在確認患者適合進行手術後,牙醫會在局部麻醉下,將鈦合金植體植入患者的牙槽骨中。植入後,患者需經歷大約3至6個月的「骨整合」,待植體與牙槽骨進行融合,形成穩固的植牙基礎。對於某些長者,像糖尿病等常見的慢性疾病,可能會增加術後感染或傷口癒合不良的風險。此外,由於植牙需要一定的癒合時間,而長者的新陳代謝和恢復能力通常較慢,因此治療過程可能會延長。在此時期間,可能需要安裝臨時假牙。待骨整合完成後,牙醫才會在植體上安裝正式的牙冠或牙橋,並需多次覆診,以確保假牙的合適度與舒適度。
因此,植牙後的護理對於治療成功十分重要,術後應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每天刷牙並使用牙線,以防感染。同時,術後初期應避免進食硬物和刺激性食物,以減少對植牙的壓力。此外,患者須定期覆診,檢查癒合情況,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問題。重要的是,應遵循牙醫的指示,按時服藥,並注意任何不適症狀。
植牙對於長者來說有許多好處,但也潛在一些缺點。在優點方面,植牙能夠提供與天然牙齒相似的穩定性,有效恢復患者的咀嚼功能。此外,還可製作出外觀與天然牙齒相似的假牙,顯著改善患者的外觀。從長遠來看,植牙的使用壽命通常較長,為患者提供持久的解決方案。然而,長者在接受手術時可能會感到焦慮或恐懼,這會影響他們的治療決策和配合程度。在經濟方面,植牙的費用通常高於傳統活動假牙,可能會對某些長者造成經濟壓力。
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有助長者做出更合適的選擇,從而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因此,長者在考慮植牙前,應與牙醫充分溝通,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和植牙的潛在風險,從而做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決定。

修復齒科專科 龐思明醫生
©2025 MHAF 醫療健康推廣協會 | All Rights Reserved. | Terms and Conditions